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手动变速箱用滚针轴承(以下简称轴承)的代号方法、结构型式、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防锈包装。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07.3一2005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JB/T7051一2006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B/T7363-2002 滚动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8878—2001 滚动轴承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技术条件 JB/T8881-2001 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10336—2002 滚动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条件 JB/T10337—2002 滚动轴承零件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 YB/T5058一2005弹簧钢、工具钢冷轧钢带
GB/T4199—2003和GB/T7811一2007给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5变速箱用滚针轴承分类 5.1按使用工况分类
a)轴端支承用滚针轴承承受载荷时,轴承相对轴或孔转动; b)档位齿轮用滚针轴承—承受载荷时,轴承相对轴或孔不转动。
a)实体套圈滚针轴承; b)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c)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d)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及内圈: e)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及垫圈。
轴承的代号由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 6.1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
轴承的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方法除本标准规定外,其他按GB/T272一1993、JB/T2974一2004 的规定。 6.1.1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用内圈的代号方法
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用内圈的代号由内圈代号和轴承内圈的安装配合尺寸(内径、滚道直径、宽度的毫米数)组成。
带内圈的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代号由组件代号和轴承安装配合尺寸(内圈内径、滚针总体外径、 内圈宽度的毫米数)组成。
汽车变速箱用滚针轴承的后置代号一般表示内部结构、保持架等结构变型,其常用后置代号按表3 的规定。
7.1常用实体套圈滚针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1、图2。 7.2常用冲压外圈滚针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3图5。 7.3常用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的结构型式见图6~图12。 38 GB/T257632010
7.4常用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用内圈的结构型式见图13、图14。 7.5 常用带内圈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的结构型式见图15、图16。 7.6常用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及推力垫圈的结构型式见图17、图18。
图4开口型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图5封口型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图6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图7双列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图8双剖分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图9双列双剖分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实体套圈和滚针一般采用符合GB/T18254一2002规定的高碳铬轴承钢制造,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 JB/T1255一2001的规定。套圈也可采用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其他热处理工艺,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实体套圈也可采用符合GB/T3077一1999规定的15CrMo、20CrMo等低碳合金钢制造,经渗碳热处理后,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8881一2001的规定。
冲压外圈一般采用符合GB/T13237一1991的低碳钢板(或钢带)制造,也可采用符合GB/T3077 一1999规定的15CrMo、20CrMo等低碳合金钢板(或钢带)制造,经渗碳、碳氮共渗热处理后,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7363一2002的规定。
保持架可采用工程塑料保持架或金属保持架。当保持架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时,其材料应符合JB/T 7048一2002的规定;当保持架采用低碳钢制造时,其材料应符合JB/T10337一2002的规定,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7363一2002的规定。 8.1.3密封圈
密封圈采用符合JB/T6639-2004规定的丁睛橡胶制造。 8.2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