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份份有分量的提案建议,带着履职尽责的饱满热情,1月10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来到驻地报到。在接下来的会期里,他们将抒心声、谈发展、聚共识,共商发展大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记者在报到现场第一时间采访了10位市政协委员,听他们说新年心愿。
广大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资金、技术力量不足,试错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创新风险,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一些支持。希望新的一年里,政府在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集聚各种社会资源,给予系统性支持,降低、分担中小企业创新风险,在企业有了创新产品可以走向市场时,能破除障碍,给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是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南京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成果丰硕,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机制调整,充分放权、完善制度、倒逼改革,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人才保障,为创新型企业更好链接创新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采取加大政府直接投资、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等方式,更加广泛地投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服务。
民营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细胞,但目前还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无形资产评估难等问题,希望能够加强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提升企业活力。建议优化资金筹措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向民营科技型企业增加投资;全面推出“无还本续贷”业务,优化监管考核,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同时建议合理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增加资本市场对民企科创价值认可度;对科技型企业增加“耐心”资本,设立长期投资基金,扶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
作为一名无人机行业的创业者,我深刻感受到,过去的一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低空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我们将从天空获取更多的发展动能。希望新的一年,南京能够努力在全国全省产业布局和空域安全大局中找准定位、放大优势,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努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今年上会,我的关注点主要是南京的银发经济。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南京作为科教名城,可以打造银发科技产业,强化智慧养老服务。同时,我还希望南京在扩展医疗康复与护理服务的同时,能进一步丰富老年用品与辅助器具。此外,我认为南京可以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开发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年文化旅游产品,利用南京丰富的温泉和旅游资源,发展候鸟式养老模式等。
今年上会,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康养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群体需求,而人工智能可助力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时守护老人健康,智能陪伴机器人缓解老人孤独感,让养老服务更精准贴心。建议用好国家“以旧换新”政策,鼓励老人家庭积极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将传统的高门槛、硬地面改为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把普通浴室改造成配备扶手、防滑垫、淋浴椅的适老化浴室,厨房改低灶台等。通过“以旧换新”实惠,让老人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切实改善老人晚年生活品质。
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约330万人,活跃志愿者约202万人,其中不乏学生“小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为南京的文明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我注意到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目前缺乏有效的“家校社”联动机制,社会上能提供给中小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岗位非常有限,供需明显不匹配。希望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家校社”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方面深度合作,制定全市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指引,开设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课堂,避免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流于形式,促使中小学生在服务中有获得感、满足感、自信心,树立“我也是城市小主人公”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今年上会,我将围绕城市基层治理和社会矛盾化解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基层矛盾调处中心作为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应探索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这样才能落实主体责任、形成管理效能;同时,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物业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和推广以新“楼长”为一体的城市基层治理管理与协调机制,从而实现资源下沉、矛盾化解在邻里之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作为一名律师,我也将继续投身基层矛盾化解工作,运用专业法律知识,为基层矛盾调处中心提供长期义务法律咨询,协助梳理案件中的法律要点,确保矛盾化解依法依规进行。
此次参会,我主要关注如何切实推进互联网“零工”即时匹配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当前,平台经济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购物、打车等日常需求在网络平台中得到了快捷高效的实现。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已有超过两亿人成为灵活就业群体,打造“零工”即时匹配服务平台,提供快速精准式的服务匹配对接,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从而实现社会、企业和“零工”群体多赢的局面。建议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投资,联合知名互联网平台公司进行科学设计研发与专业维护运营,打造兼具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互联网零工平台”,并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与安全保障体系。
本次参会我重点关注城市治理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处的电线、电话线、网线“三乱成网”问题整治,着力提升古城南京的“颜值”“气质”“品质”,不断提升南京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希望南京可以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针对“三线”整治涉及层面、板块、条口多且协调难的实际,建议从市、区层面采取“上下协调、左右沟通、网络联动”的办法,通过城管、住建、电信、供电等部门整体推进问题整治,并发动群众“曝光点赞”,同时建立整治城市“蜘蛛网”的长效制度机制,实现“长治久美”。
本版撰稿记者张安琪余梦娇徐宁黄琳燕祝东秀本版摄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琦董家训戚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