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通讯员宁交执种蕊记者吴春霞)4月1日6时50分起,南京正式开通连接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与江东中路·元通南的微循环公交B61路,这也是我市继B15路之后开通的第二条就医微循环公交。
“有了这条公交线路,带孩子看病方便多了!”当天上午10时,一位家长抱着孩子从B61路下车后直奔门诊挂号,“以前要抱着孩子走好远,很吃力,现在下车就是医院。”这条配备3辆“宝宝巴士”的专线分钟/班的间隔循环运营,服务时间为每日6时50分—18时。线路采用点对点直达模式,乘客从元通地铁站4号口出站后即可乘车,直达儿童医院河西院区站内,实现轨道交通与医院门诊的无缝衔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运营车辆车身均采用童趣涂装,车内布置了毛绒玩具等儿童元素,沿线站牌均以彩色标识突出显示。据南京公交集团工程师谢鑫介绍,交通部门联合多家单位经过数次实地勘察,结合市民就医习惯和交通现状,最终确定了这条线路,“既要保障运行效率,也要兼顾儿童就医的舒适性。”
近年来,南京交通运输部门秉承“开门办公交”理念,让公交更多深入城市背街小巷、院区园区,真正实现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畅达。数据显示,此前开通运营的就医专线人次。
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一支队大队长周巍建介绍,在线网优化方面,结合即将开通的地铁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交通部门将更加注重“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公交运营线网向“换乘鱼骨型”线网转变,形成以轨道交通、公交骨干线为鱼骨,微循环、接驳等公交支线为鱼刺,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例如,通过类似B15、B61这样的公交与轨道交通零换乘、微循环线路,让百姓能够直达医院、学校等目的地;在中山陵景区等公交线网运达不便的区域,设置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2025年,全市将新增、优化30条公交线路。周巍建在采访中透露,为提升公交的通达性和便民性,交通运输部门计划在儿童医院二期建设中提前预留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就医。此外,目前正在针对岱山保障房片区内部公交微循环线路进行调研,线路优化调整后,将方便区域内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