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洁)4月18日,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年共有23所高校在我省开展综评招生。相比去年,今年开展综评招生的学校减少1所,同时,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或其他亲属原则上不得报考本校,确有特殊情况的需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批准。
此次在我省开展综评招生的23所高校分为A、B两类,在报名条件、考核方式上有所区别。A类高校11所,分别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B类高校12所,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通知要求,各高校需科学确定招生专业,原则上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不得擅自扩大现有招生规模。4月底前,各高校须将招生简章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综合评价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后,方可向社会公布。已参加江苏省高考报名且符合高校综评招生报名条件的考生,可按高校招生简章的要求进行报名。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或其他亲属原则上不得报考本校,确有特殊情况的需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批准。高校不得将名额分配至中学。考生和所在中学须对报名申请材料的线日前,高校应组织专门力量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及时告知考生初审结果,并在本校网站公示,同时将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报送省教育考试院。考生申请材料中有关获奖证书等应在高校规定的报名时间之前取得,不得事后补报。
5月31日前,通过A类高校初审的考生,须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高考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考生服务平台(,确认报考高校志愿及顺序。B类高校入围考生须在我省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定时间内,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在“综合评价招生”专栏中填报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志愿。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三类志愿之间不得兼报;符合多项入选资格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一填报。在规定时间内,考生未确认或未填报上述两类综评招生志愿的,视为放弃相应的综评招生资格。
本报讯(记者何洁)4月18日,东南大学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有所调整,首次将校测时间提前至高考出分前,在原有招生专业基础上新增2个培养方向。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一项招生改革,以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目标。
强基计划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两类: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基础学科拔尖,高中阶段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五项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4月21日至5月10日,考生可登录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东南大学拟于6月15日左右组织初试,6月20日左右组织复试,分为体育测试和综合面试。“校内测试时间改为高考出分之前,减少成绩限制,有利于选拔专业报考意向度高的考生。”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于晓明介绍,在原有哲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招生专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增2个培养方向,分别为物理学类下面的电子科学方向和数学类下面的智能科学方向,分别依托集成电路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同时,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省份和计划进一步扩容。